中國教育報—中國教育新聞網訊(記者 繆誌聰 通訊員 楚楚)“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,勤動腦多動手,不要說做到最好🤹🏼♀️,要做到更好。”10月14日上午,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校5000多名新生開啟入學第一課。主講老師身份有些特殊,他是“蛟龍號”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⛈😜、全國首批“大國工匠”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顧秋亮🤳🏼。通過現場講座以及現場直播的形式,顧秋亮與青年學子分享了自己匠心築夢的人生歷程。
1絲👈🏼,只有0.01毫米👮♂️,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十分之一。深海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🤽🏽,組裝起來最大的難度就是密封性🤼♂️,精密度要求達到了“絲”級。在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,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鉗工顧秋亮。除了使用精密的儀器,更多的是靠顧秋亮自己🔖,即使在搖晃的大海上,他純手工打磨維修的潛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製在2絲以內🛐,因此顧秋亮被同事稱為“顧兩絲”。
在40多年的鉗工生涯中,顧秋亮憑借雙手和智慧讓自己成長為一位真正的“大國工匠”,參與了包括蛟龍號7000米載人潛水器在內的數十項機械加工和大型項目的安裝、調試工作。
講座結束時,現場學生自發起立,以熱烈掌聲向顧老表示感謝和敬意。“很有收獲。”該校2002工業機器人班的張德海說💳,鉗工是個平凡普通的工種,但因為熱愛堅守與追求極致,再普通的崗位也能收獲不平凡的職業榮譽。
“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適應生產⛏、管理♠︎、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,畢業生都要用技藝實現就業,進而贏得社會肯定和職業發展。”揚州工業職業技術6688黨委副書記倪永宏表示,學校特邀“大國工匠”為新生講授第一課👧🏿,目的就是在他們心裏埋下一顆“工匠之心”的種子,讓學生正確認識和領悟工匠精神,增強學生技能成才的信心和技能報國的決心,引導學生樹立“勞動光榮、技能寶貴、創造偉大”的時代風尚🍿🗾,並立誌成長為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大國工匠。
“鋸、銼、鑿、鉆、鉸、鏟、攻是鉗工的7項基本功。基本功打紮實了,即便以後不幹這一行🫵🏿,也會讓你們受益良多🤦🏿♀️。”講座一結束,顧秋亮隨即與該校智能製造學生上起了“實訓課”👩🏿⚕️,在實訓室的工作臺前耐心地解說銼磨技巧。“銼刀一定要運刀穩💺!”說著,顧秋亮隨手拿起旁邊的一把小鎖放在銼刀上,來回銼磨平穩依舊,“你們可以用個礦泉水瓶蓋🌧🗽,裝三分之二的水,來回銼磨練習⇢,保證水不灑出來。”
“我的工作無差錯🧑🏼🦲,我的崗位請放心。”顧秋亮將這句話送給了該校的學生✂️,“耐心、精心🆚、盡心是我40多年職業生涯的心得感悟👨🏼,年輕人做事要肯下功夫,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,每道工序、每個細節,每個產品,都要用自己自己的全部心思,肯下苦功🥡,勤動手多動腦⏏️,自己滿意了才能人家滿意🏋🏽♀️,這才是現在工匠精神的重要點。
“顧老師真的是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🧑🏽🏫。”該校大一新生王昕學的是機械設計🕘,入學第一課讓他真正領會“工匠”二字的深刻含義🤵🏿♀️,“拿起手裏的工具,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和不斷學習的恒心,希望未來三年▶️,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學到真本事。”